从悦:随分安闲

发布时间:2021-06-23 22:42:36 来源:太阳成集团tyc151com

从悦:随分安闲
 

  冯梦龙的小说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有一首开场词。此词的语言虽然通俗浅易,但内涵却十分深刻。这首词劝人看破名利,莫逞强使能,忌贪花恋酒,过随缘舒适的自由生活。词云:仕至千钟非贵,年过七十常稀。浮名身后有谁知?万事空花游戏。休逞少年狂荡,莫贪花酒便宜。脱离烦恼和是非,随分安闲得意。

  在这首词后,有作者对此词意思的解说:“这首词,名为《西江月》,是劝人安分守己,莫为酒、色、财、气四字,损却精神,污了行止。”作者的解释言简意赅,告诉我们为人要切记酒、色、财、气对一个人的损害。在作者看来,一个人即便有千钟俸禄的官位,有名闻四海的声誉,也并不值得人羡慕,这些都如空中花、水中月一样虚幻不实。人的生命是无常的,一旦身死命终,这些名位富贵一点也带不走。作者认为,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切不要争强好胜,以免给自己带来祸患;也不要沉迷于酒色之中,消磨自己的意志。作者最后指出,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是“脱离烦恼和是非,随分安闲得意”。对任何一个人来说,能够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没有烦恼和是非,处处随缘而过,就是最好的生活。

  词中的“随分”两字,是随缘随分的简称,意思就是随缘。随缘是佛教专用语汇,表示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违背因缘规律,随顺因缘,则可过得安然自得。“随缘”既是一种哲学理论,又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。从理论上说,“随缘”表明了“真如”的不变性;真如是不变的本体,只有随缘,它才能产生一切现象事物,产生因果的流转。从修身养性的角度看,“随缘”可以帮助人脱弃凡俗,进入“无我”之境。

  在佛教诸多经论中,都有对于随缘的论述。在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中,普贤菩萨发了十种大愿,其中第九大愿“恒顺众生愿”就是劝人随缘处世的。恒顺众生是指对于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想,都应该如父母、师长、阿罗汉、佛一样对待,恒常随顺,按众生的需求去行事。经文中说:“菩萨若能随顺众生,则为随顺供养诸佛。若于众生尊重承事,则为尊重承事如来。若令众生生欢喜者,则令一切如来欢喜。”随顺众生就是随顺众生的需求与喜好,令众生生起欢喜心,并进而令其悟道成佛。

  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中的观世音菩萨常常以三十二种应化身,随缘示现度化众生。经文中说:

  佛告无尽意菩萨:“善男子,若有国土众生,应以佛身得度者,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;……应以长者身得度者,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;应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……”

 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禅师曾提出“二入四行”的禅修理论。其中在“四行”理论中有“随缘行”之说,达摩禅师指出:“随缘行即众生无我,并缘业所转,苦乐齐受,皆从缘生。若得胜报荣誉之事,是我过去宿因所感,今方得之,缘尽还无,何喜之有。得失从缘,心无增减,喜风不动,冥顺于道,是故说言随缘行也。”

  达摩禅师对随缘的解释最为详细透彻。达摩禅师认为,一个人所遭受的苦乐等逆缘或顺缘,都是自己过去因缘所感得的果报。一个人不管是遇到欢喜或是悲哀之事,都应当顺受之,做到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处处得失随缘,就能够在得意之时,平淡对待;失意之时,坦然对待,从而做到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够过得安然自得。

  古往今来,有很多高僧不仅劝人要随缘处世,而且他们也都是随缘的典范。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在《醒世歌》中劝告世人在为人处世之时,要做到随缘处世,本分度日。歌词云“红尘白浪两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。到处随缘延岁月,终身安分度时光。”憨山大师告诫我们,人世纷繁复杂,并不能处处都随顺我们的意愿,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,要学会忍辱。一个人若能以随缘的心态来对待世事,安分守己地过日子,就能够终生少忧少恼,平安幸福。

 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,在《伤足自规》中警示自己说:“自今已往,虽有人恶骂加我者、非言谤我者,乃至批我颊者、唾我面者,悉顺受之,一心正念。自今已往,虽有人忘恩背去者、恩反仇报者,悉顺受之,一心正念。”莲池大师在自规中警示自己,从今以后,遇到诸如被人辱骂诽谤,打脸唾面,或者遇到自己有恩于人,对方却忘恩负义,恩将仇报等情况,一切都随缘承受,一心正念。

  随缘不仅是佛教术语,也是一种人生哲学,若人在生活中能够以随缘思想来对待世事,即便是遇到令人不开心的事情时,也能够退后一步想想,心境也会随之豁然开朗。小说《红楼梦》最后一回,宝玉已经出家,王夫人、宝钗、袭人等悲伤不已,大家安慰王夫人说:宝玉不过是借胎贾府,“与其做了官,倘或命运不好,犯了事,坏家败产,那时倒不好了,宁可咱们家出一位佛爷,倒是老爷太太的积德,所以才投到咱们家来。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:当初东府里的太爷,倒是修炼了十几年,也没有成了仙。这佛是更难成的!太太这么一想,心里便开豁了。”

  全词劝人要以随缘自适的精神来对待世事,抛弃不必要的烦恼和忧愁,自己就会过得快乐自在了。词所描写的随缘思想既是词境,也是妙不可言的禅境。

  总之,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种令人烦恼和忧愁的事情。在遭遇这些不快之事的时候,我们若能以佛教随缘思想来对待世事,就能够化烦恼为菩提,自然能够过得“随分安闲得意”。

上一篇:香车系在谁家树 下一篇:香的世界花的海洋 青岛香博园欢迎您
要闻推荐
太阳网集团8722

岩桂原文_岩桂的赏析_古诗文_词典网

凄风吹雨过江城,缓策羸骖并水行。古路初惊秋叶堕,荒郊已放 [详细]

谁说在大剧院的才叫音乐会? 来换个元气满满的

以往看音乐会,很多人都先得长途跋涉一番,然后早早地排队入 [详细]

太阳成集团官网 更多